锚定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决定》对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多项重要部署。其中,“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被列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任务首位。
解读:2023年,全国有6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位于8000亿元-1万亿元的区间,分别是唐山、徐州、大连、温州、沈阳、厦门,这也是最有希望在未来三年内冲击万亿GDP的“种子选手”。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华夏时报
冉学东
7月1日,央行在中午发布公告,将进行国债借入操作,在当时市场收益率大幅下行的背景下,这个消息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30年国债收益率达到2.4750%,上行5.15BP。
按理讲,接下来的几日,国债价格会继续下跌,由此推升国债收益率到2.5%上方,而这正是央行所希望的合意收益率。但是事与愿违,过去两日,截至7月3日下午17时,银行间30年期利率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0.25BP至2.4575%,而短端收益率跌幅更大,说明某些机构在央行的警示之下,选择弃长买短。
各期限的国债期货连续两日上涨,30年期国债期货再度上涨到109.01。资金仍然蜂拥进入债市,预期未来利率仍然会下跌。想要达到央行的合意收益率,现在看来很难。
这与前几次的模式如出一辙,收益率涨幅过大,央行出面以各种方式干预,当日收益率大幅上涨,接着两日小幅上涨,此后开始继续上涨,再后面开始猛涨,央行继续干预,再接着循环,这种模式目前还在继续。
市场明明知道,央行将会借入国债,然后向市场抛售现券,从而打压收益率过快上涨,对于多头显然是不利的,但是他们仍然做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仍然是债券市场供需失衡,过剩的资金找不到相应的资产,在经济数据仍然疲弱,并笃定未来利率仍然将下行的情况下,机构的投资显然以做多为主。
更何况,未来央行将借入多少债券,并且在何时、何价以及何量抛出,仍然要待时日。
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来看,最近三日分别回笼了480亿元、2980亿元、2480亿元,总计回笼了5940亿元。但是这个量相比6月末为防止跨季资金紧张而大规模投放的资金和目前市场存量资金,仍然不足。近几日,7天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DR007)均下行在1.8%以下,而此前跨季之际其一度高于2.1%,显示市场资金面相当充裕。
同时,由于存款利率一降再降,银行的存款大量向非银机构流动,包括保险、基金、银行理财和私募等,这些非银机构必须把拿到的资金在市场上寻找收益。
从根本上说,央行必须能够控制市场利率,至少让它在一个合意的范围内波动,或者以一个合适的幅度涨跌。如果央行不能做到这一点,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然不畅,一些政策意图就会大打折扣,对实体经济的运行就会产生伤害。而就目前而言,我们的汇率压力依然较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目前已经突破7.31关口,中美利差处于扩大的趋势,对于央行的操作构成更大压力。
价格是市场的自由博弈中产生的,其最终决定作用的是供需,就拿债券借入操作而言,本质并没有影响到市场的供需,从长期来看对价格的影响有限,只是一种预期引导和警示作用,不可频繁使用。不然就会影响货币当局的公信力,效果并不理想。
市场也是预计央行持有国债规模有限,央行持有国债余额1.52万亿元,已知明细的有1.36万亿元,加权剩余期限为1.37年,以短久期国债为主。由于央行当前持有的长期国债规模较小,直接卖出对市场影响有限,需要先通过借券扩大持仓规模。
那么,明摆着的情况是,央行手里的券少,市场上的供给也没什么变化,供需失衡,货币财政的密切配合方面,未来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事实上,由于房地产供需格局的大变革, 基本面仍然支持利率下行,市场对于今年的降准降息,也依然预期强烈。近日,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2024年下半年宏观经济金融展望会议上表示,预计年内第二次降准或在三季度前期出现,有可能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定向降准为主。连平表示,三季度央行可能微调7天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不排除LPR利率在MLF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下调10—15个基点。
这种情况下,市场收益率很难有上涨。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何松琳 青岛股票配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