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配资官网_股票配资开户_正规配资开户

10倍杠杆炒股平台 中国汽车出海月度分析报告(六)(下篇)

发布日期:2025-04-02 20:48    点击次数:90

10倍杠杆炒股平台 中国汽车出海月度分析报告(六)(下篇)

  编者按:

  为进一步提升对全球化背景下汽车出海情况了解,从数据角度提供有力支撑,现推出“中国汽车出海月度分析报告”系列。本期分为上篇(点击查看)、中篇(点击查看)、下篇,本篇为系列第六期下篇。第六期中篇介绍了2024年1-11月车企海外汽车市场动态,本篇将聚焦全球汽车市场2025十大趋势分析。

  全球汽车市场2025十大趋势分析

  一、中国车企出海本地化运营成为重要考量点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以585.9万辆的规模蝉联全球第一,但增速放缓至19.3%,标志着单纯依赖出口量的增长模式已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欧洲、美国等主要市场通过设置差异化的关税壁垒和严苛的产业准入门槛,试图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扩张。在此背景下,本地化运营成为中国车企破局的核心策略。

  本地化生产的初步布局:车企通过海外建厂、合资合作加速产能落地。例如,比亚迪(002594)在匈牙利、巴西建立整车及电池工厂;奇瑞与西班牙EV Motors合资生产EBRO品牌车型,切入欧盟市场;长城汽车(601633)通过收购通用泰国工厂强化东南亚布局。这些举措不仅规避了关税壁垒(如欧盟35.3%反补贴税),更通过本地供应链建设降低成本,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品牌与服务的本土化探索:部分车企开始调整品牌策略,如长安汽车在欧洲和墨西哥发布本地化品牌,尝试摆脱“低价低质”标签。同时,比亚迪与墨西哥桑坦德银行合作推出低首付金融方案,缓解当地消费者购车门槛。

  供应链与生态体系的短板:尽管宁德时代(300750)等企业在欧洲布局电池工厂,但整体供应链本地化率仍较低。德勤报告指出,中国车企在海外研发、销售网络和合规管理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与丰田、大众等跨国巨头的“全价值链本地化”差距显著。

  中国车企落地海外工厂布局

  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2025年中国车企出海将从“野蛮生长”步入“精耕细作”阶段。例如,比亚迪在巴西打造涵盖整车、零部件和锂矿加工的综合基地;宁德时代在西班牙、匈牙利扩产电池工厂,均体现了产业链纵深布局的趋势。

  二、俄罗斯市场预计进入调整期,

  中国车企面临更多挑战

  2024年,俄罗斯汽车市场迎来显著复苏,全年新车销量达157.1万辆,同比增长48.4%,但仍未恢复至2021年166.7万辆的历史峰值。其中市场格局发生剧变,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实现了“从替补到主力”的跨越。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飙升至62%(2022年为9%、2023年为47%),前十品牌中占据8席,彻底取代起亚、现代等传统国际车企。

  国际品牌退出后的市场真空:俄乌冲突后,欧美日韩车企撤离,为中国品牌提供战略机遇。

  性价比与本地化优势:中国车型售价约240万卢布(约17.2万元人民币),配置丰富,契合俄罗斯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需求。同时,奇瑞、哈弗等品牌通过本地化生产(如奇瑞与俄罗斯工厂合作)降低关税和物流成本。

  2025年,俄罗斯汽车市场预计进入调整期。一方面,2024年10月起,俄罗斯将进口车报废税率提高至85%。此税率远高于欧洲对华电动汽车征收的反补贴税,直接推高了中国车企出口的成本。另一方面,2024年俄罗斯本土品牌拉达仍以41.7万辆销量居首,预计2025年将加速技术升级,试图夺回市场主导权。此外,随着俄乌战争的缓和,欧洲及日本车企或逐步回归俄罗斯市场,挤压中国车企份额。

  三、欧洲电动车市场将进入理性调整阶段

  2024年欧洲电动车市场需求疲软并遇到政策挑战。电动车销量增速骤降:2024年欧洲电动车销量增速从2022年的20%降至10%,Q4接近零增长。补贴退坡(如德国取消电动车购车补贴)、高通胀及消费者对充电设施不足的担忧抑制需求。地缘政治与贸易壁垒领域,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计划引发争议,同时欧洲车企对中国供应链依赖加深(如宁德时代德国工厂扩产),暴露本土供应链脆弱性。

  2024年欧洲汽车市场遭遇的电动化转型受阻与供应链危机,标志性事件包括:

  Northvolt破产:欧洲最大锂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因技术瓶颈、过度扩张及管理混乱,在烧掉近150亿美元后于2024年11月申请破产保护,负债58.4亿美元,仅剩3000万美元现金。其失败暴露出欧洲电池产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如叠片工艺效率低)、成本控制(建厂成本是亚洲的2倍)和规模化生产上的致命缺陷。

  供应链大规模裁员:博世、ZF、大陆等一级供应商全年裁员超5万人,主要因电动化需求低于预期、传统燃油车业务萎缩及经济疲软。

  车企裁员与订单收缩:大众、Stellantis、特斯拉等众多车企都宣布裁员计划,宝马取消Northvolt订单后转向三星,通用汽车缩减锂电池厂计划,显示传统车企转型压力加剧。

  2025年,欧洲电动车市场预计将进入理性调整阶段,本土化与全球化博弈、供应链韧性提升成为关键。

  欧洲若想避免重蹈Northvolt覆辙,需在技术合作、成本控制与政策灵活性间找到平衡,同时正视中国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

  政策转向务实:欧盟或调整补贴政策,优先支持本土固态电池研发,同时放宽对中国技术合作的限制(如吸引宁德时代、比亚迪设厂)以缓解供应链压力,但要求技术本地化转移。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表示:“我们需要与中国达成协议,没有这些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的支持,我们将无法竞争。”

  四、美国电动车市场预计放缓

  2024年,美国新能源汽车(含纯电与插混)销量首次突破320万辆,占新车总销量的20%。其中,纯电动车销量约130万辆,同比增长7.3%。

  作为传统能源的坚定支持者,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多次针对拜登政府鼓励发展电动汽车的举措提出了严厉批评,并表态会在上台之后取消这些政策。果然特朗普上台之后,基本全盘否定了拜登政府的绿色能源政策。

  首先就是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其次拜登执政时期联邦政府对纯电车型提供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各个州也会提供不同的税收抵免,这一政策很快将会终止;而且特朗普还指示联邦机构立即暂停用于扶持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拨款,其中还包括为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等。

  2025年,美国电动车市场预计放缓。一方面这些举措旨在取消政府对于电动汽车的保护,通过消除机动车准入的监管障碍,促进消费者的自主选择。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巨头,在美国本土占据约一半的份额,同时也是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中唯一一家实现盈利的企业。这意味着特斯拉完全有能力承受失去补贴后所造成的销售打击,而特斯拉的竞争对手们在失去补贴之后,将在成本上难以与其竞争。

  五、中国车企将引领巴西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4年,巴西汽车市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展现了强劲增长,根据巴西全国汽车工业协会(ANFAVEA)的数据,全年新车销量263.49万辆,同比增长14.1%,创近年来新高。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卡车和客车市场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乘用车销量194.87万辆(+13.2%),轻型商用车(LCV)53.89万辆(+17.4%),卡车12.49万辆(+15.7%),客车2.24万辆(+9.8%)。

  根据巴西电动汽车协会(ABVE)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纯电动车(EV)和混动车(HEV)总销量达17.74万辆(+89%),这一数据超出该机构于2024年初的预计销量(16万辆)。

  巴西电动汽车协会认为,纯电动汽车的销售量是推动去年整体电气化轻型车辆出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反映出巴西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认可。与传统使用汽油和酒精的燃油车相比,使用电池电力作为动力的纯电动汽车的使用和维护成本更低,因此具有更高的动力可持续性、节能能效和经济性等优点,这也是巴西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越来越青睐的主要原因。

  2024年巴西汽车市场仍然以燃油车为主导,菲亚特(FCA)、大众、通用分列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21.1%、17.2%、13.3%。比亚迪以7.68万辆(市占率3.1%)领跑中国品牌,主力车型宋、海豚MINI贡献显著;奇瑞(6.09万辆)和长城(2.92万辆)紧随其后。

  比亚迪巴西工厂预计2025年3月投产,首批生产的车型包括海豚、宋Plus、元Plus和海豚Mini,2025年底产能将达15万辆,2026年底提升至30万辆。该工厂将成为比亚迪中国以外最大、最先进的电动车生产基地,辐射整个南美市场。随着2025年比亚迪巴西工厂投产,其战略意义不仅在于市场扩张,更在于通过本地化生产、资源整合和政策协同,重塑巴西以及南美新能源产业格局。

  六、墨西哥将迎来关税冲击与产业链重构

  2024年,墨西哥汽车市场迎来强势复苏,全年销量达149.69万辆,同比增长9.8%,创2017年以来新高。这一增长由经济复苏、消费信心提升及新能源转型共同驱动。墨西哥市场核心特征包括:

  传统品牌主导,中国品牌崛起:日产(25.5万辆)、雪佛兰(20.5万辆)仍占据市场主导,但中国品牌以高性价比迅速渗透。长城、江淮、奇瑞等品牌通过皮卡和新能源车型扩大份额。

  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新能源车销量达12.43万辆,同比猛增67.3%,其中混合动力(HEV)占70%,丰田主导该领域;纯电动车(BEV)虽基数低,但潜力显著。

  中国车企的战略布局:中国车企借墨西哥作为北美市场跳板,2024年对墨出口超35万辆,占中国汽车总出口量的近10%。比亚迪、奇瑞等加速本地建厂计划,规避贸易壁垒。

  2025年,特朗普政府拟对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的政策,将严重冲击墨西哥汽车产业,尤其是依赖北美市场的中国车企。墨西哥有80%的出口商品(汽车、机械、水果、蔬菜和医疗设备等)都销往美国,如果墨西哥不采取反制行动,美国研究机构认为单方面加税将令墨西哥GDP下降16%,这将是巨额损失。

  七、中东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2024年中东汽车市场总销量达323.1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中土耳其(123.9万辆,+0.5%)、沙特(82.8万辆,+6.6%)、阿联酋(31.9万辆,+15.7%)为前三大市场,伊拉克(16.1万辆,+28.8%)、卡塔尔(7.2万辆,+19.5%)等增速显著,仅科威特(-0.6%)等少数国家下滑。

  在品牌方面,中东汽车市场仍然以传统品牌主导,丰田、菲亚特、雷诺等在多数国家占据头部地位,如沙特丰田销量23.4万辆(占比28.3%),土耳其菲亚特销量13.9万辆(占比11.2%)。值得一提的是本土电动车品牌的崛起,Togg(土耳其电动汽车品牌,售价5.0万美元~6.4万美元)在土耳其销量超3万辆,成为区域新能源汽车品牌代表。

  2024年中东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为1.5%,占比仍然较低。预计2025年中东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主要受益于政策支持、充电设施完善及中国品牌加速布局。

  政策支持、充电设施完善:阿联酋计划2050年电动车占比50%,沙特计划2030年首都利雅得电动车占比30%,卡塔尔、埃及等国推出充电站建设与税收减免政策。

  中国品牌加速布局:比亚迪、奇瑞等车企加速中东布局,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占中东进口量的40%,性价比和技术适配性(如耐高温电池)提升市场接受度。

  八、东南亚汽车市场有望温和复苏

  2024年东南亚汽车市场总销量为320万辆,同比下降4.8%,主要受印尼(销量790,647辆,-14.1%)和泰国(678,010辆,-16%)两大传统市场拖累。印尼和泰国因经济波动、燃油车需求萎缩导致销量下滑。但越南(379,527辆,+9.2%)和菲律宾(468,879辆,+7.7%)逆势增长,得益于政策刺激(如以旧换新)推动部分市场需求。

  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东南亚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44.6%,比亚迪、上汽(MG和五菱)、奇瑞等中国品牌占据东南亚新能源市场主导地位,比亚迪以5.81万辆销量居首。中国车企出口东南亚新能源车占比达27%,均价7-8万元,性价比优势明显。

  燃油车领域,日系份额下滑,本土品牌受限。日系品牌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70%大幅下滑,因电动化转型缓慢,燃油车需求萎缩;马来西亚Perodua(销量第一)和Proton(第二)仍以燃油车为主,但未突破本土市场。

  中国车企在东南亚正在加速本地化,十大中国车企在东南亚规划产能超115万辆,比亚迪泰国工厂(15万辆产能)、长城马来西亚CKD项目已投产,哪吒、极氪等新势力加速布局。预计2025年东南亚汽车市场将温和复苏。越南、菲律宾增速或进一步提高,印尼和泰国可能企稳回升。

  九、日本本土市场萎缩,出口竞争压力大

  2024年日本新车销量为442.15万辆,同比减少7.5%,主要因丰田柴油测试造假和大发安全测试丑闻拖累市场信心。品牌分化显著:

  丰田:虽以135.56万辆保持第一,但销量下滑14.1%,市场份额从51%降至46.8%。

  铃木与本田:受益于大发危机,铃木销量增长10.9%(72.18万辆),本田增长12.5%(66.84万辆),微型车市场表现强劲。

  日产与三菱:日产销量微降1.1%(47.56万辆),三菱增长15.2%;大发因造假事件暴跌38.3%(36.66万辆)。

  2024年12月,本田、日产和三菱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通过控股公司整合业务,目标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双方的合并计划一度引发广泛关注。日本政府还曾就此回应称,期待双方合并能增加日本汽车产业竞争力。但是抛出合并计划仅两个多月,本田、日产终止谈判,因为两家公司未能就交易条款达成共识。这也意味着,原定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的合并计划面临搁浅。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抱团取暖本是一种选择,但自身困局却也难解。正如早有人断言,双方合并是“孤注一掷的举动,并非一笔务实交易”。

  预计2025年通过经济复苏与政策刺激(如以旧换新)推动本土需求。但对于日本本土市场,中国品牌机会较小。比亚迪等车企或通过性价比优势试水日本市场,但本土化生产短期内很难突破。

  日本车企不仅遭遇本土市场萎缩的困境,在全球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加,例如日系车企在华销量持续下滑(丰田-6.9%、本田-30.9%、日产-12.2%)。2025年车企竞争加剧,出口竞争的压力预计将会持续。

  十、非洲市场汽车销量预计进一步提升

  2024年非洲汽车市场规模达141万辆,同比增长约6.04%。南非、尼日利亚、摩洛哥和肯尼亚为主要增长市场,其中南非作为最大市场,2024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1.3%。多国通过关税调整和本地化生产激励推动市场,例如尼日利亚对进口车征收70%关税,并鼓励本地组装。

  2024年非洲新能源车销量约32.3万辆,渗透率约1.5%。南非、摩洛哥和埃及等国成为主要增长点,中国品牌贡献显著,比亚迪、奇瑞等品牌通过本地化合作抢占市场。充电桩覆盖率低和电力不稳定仍是主要瓶颈。南非计划建设127个充电站,摩洛哥则依托欧盟合作推动新能源出口,但整体进展缓慢。

  中国品牌在南非、埃及等市场表现突出。奇瑞在埃及市占率达10%,一汽解放(000800)南非卡车销量突破5000辆,同比增长31.9%,市占率18%。

  预计2025年非洲汽车销量进一步提升10倍杠杆炒股平台,南非、埃及和摩洛哥仍是核心增长区。南非、摩洛哥政策支持(如南非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车占比达20%)和中国品牌本地化生产(如一汽解放南非库哈工厂)是关键驱动力。






Powered by 股票配资官网_股票配资开户_正规配资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